

远离结核
健康生活
结核病的过往
人体除头发、牙齿和指甲外都可发生结核病,最常被侵犯的器官是肺脏,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%以上。肺结核,旧称“肺痨”,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,我国最早的医书《黄帝内经素问》(公元前403-公元前211年)上就有类似肺结核病症状的记载。除此之外,很多文学作品中也都出现过肺结核的身影:《红楼梦》里弱不禁风的林黛玉、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治病的华小栓等。
结核病菌被发现
1882年3月24日柏林生理学大会上罗伯特·科赫郑重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。使用他发明的一种新染色方法—抗酸染色法,可使隐身的结核杆菌在显微镜下暴露原形。他的发现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结核病的道路,被称为全球控制结核病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。1905年科赫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随后世卫组织决定把每年3月24日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。
自从明确病原体,随后发明了卡介苗预防接种,紧接着结核治愈药异烟肼问世。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,WHO结核病专家委员会提出并创导了“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”的组织形式,把结核病控制工作纳入国家卫生规划中,依靠政府的卫生机构和资源来控制结核病。全球控制结核病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。
肺结核的防治
肺结核,这种古老的疾病,仍然存在,并未远离。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。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,占全球发病数的7.1%,仅低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。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。
肺结核病是怎么传播的
肺结核是像我们刚经历过的新冠一样的呼吸道传染病,易在人群中传播。结核菌通过肺结核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播散到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被感染。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,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,有可能受到感染,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。
得了肺结核怎么办?
怎么预防肺结核?肺结核主要症状!
肺结核可防可治,得了肺结核不用怕,要按医生的要求规范治疗,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,自己恢复健康,同时保护家人。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、规律、全程、联合、适量。
结核病经过规范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;如不接受规范治疗和管理,极易转为慢性甚至发展为耐药肺结核病,一旦耐药,治愈率低、治疗时间长、费用高,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健康、工作、生活,同时还会传染家人和他人,社会危害极大!
需要注意的是:
1、一旦被确诊为结核病,不要隐瞒病情,让跟你平常密切接触的小伙伴接受检查,自己也不要带病上课、工作、参加聚会,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,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复查;
2、咳嗽、打喷嚏时,应尽量避让他人、遮掩口鼻;
3、肺结核患者不随地吐痰,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,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;
4、肺结核患者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必须去,应当佩戴口罩;
5、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,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,保持居室通风,佩戴口罩,避免家人被感染。
咳嗽、咳痰,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,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,要及时到医院诊治。肺结核患者还会伴有痰中带血、低烧、夜间出汗、午后发热、胸痛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
加强营养,适当锻炼,增强体魄,提高抵抗力,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,有助于预防肺结核。
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。
-END-
欢迎关注“彝良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”,方便您就医(提供预约挂号、缴费、检验检查报告查询、住院清单查询等服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