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一、
什么是诺如病毒?
诺如病毒是一种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的RNA病毒,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,属于杯状病毒科。全年都可能发病,10月至次年3月是高发期。它感染性极强,传播途径多样,对理化因子抵抗力强,酒精、免冲洗洗手液无法灭活。
二、
传播途径有哪些?
1.接触传播:直接接触诺如病毒感染者,或者触碰被其呕吐物、粪便污染的物品,像门把手、玩具等,都可能中招。比如在学校,孩子间亲密接触,一个感染诺如病毒的孩子摸过的门把手,其他孩子再摸后又揉眼睛、抠嘴巴,就容易被传染。
2.饮食传播: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、饮用被污染的水会感染。贝类海鲜是常见的“带毒食物”,尤其是牡蛎,若生长海域被诺如病毒污染,生吃或没煮熟就吃,病毒就会进入人体。
3.气溶胶传播:患者呕吐、排泄时会产生携带病毒的气溶胶,悬浮在空气中,其他人吸入就可能被感染。在密闭空间,如教室、车厢里,有人呕吐时,周围人不及时防护,感染风险极高。
三、
感染后有哪些症状?
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通常是12 - 48小时,最短12小时,最长72小时。感染后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,儿童多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腹泻较多,粪便多为黄色稀水便或水样便,一天可达数次甚至十余次。部分患者还伴有轻度发热、头痛、寒颤、肌肉痛等症状。一般1 - 3天可自愈,不过体弱、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可能较重,还可能出现脱水现象,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。
四、
如何预防诺如病毒?
1. 注意个人卫生:饭前便后、加工食物前,用肥皂和流动水,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至少20秒,这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。要注意,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,不能替代洗手。
2.把好饮食饮水关:不喝生水,只喝煮沸后的开水或卫生合格的桶装水;蔬菜瓜果要彻底洗净,烹饪食物时,尤其是牡蛎等贝类海鲜,一定要煮熟煮透,避免吃生冷食物和放置过久的冷菜。
3.做好隔离防护:若家人感染诺如病毒,患者要避免与健康家人近距离接触,不要去做饭或照顾老人、婴幼儿;居家主动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,防止传染他人。
4.环境清洁消毒: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定期开窗换气;对患者呕吐物、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,用含氯制剂消毒。比如,用5000 - 10000mg/L含氯消毒液浸泡的一次性抹布覆盖呕吐物,或浸泡消毒30分钟后处理;地面、墙壁及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/L的消毒液擦拭,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。
5.增强自身免疫力:保持规律作息,早睡早起,不熬夜;合理膳食,保证营养均衡,多吃蔬菜水果;适量运动,如每天散步、慢跑半小时,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五、
感染后如何护理?
1.及时隔离休息:患者需居家隔离,避免传染他人。同时,保证充足休息,减少活动,促进身体恢复。
2.密切观察病情:如呕吐、腹泻次数,体温高低,有无脱水表现(口干、口渴、尿量减少等)。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,及时就医。
3.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频繁呕吐、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应多喝温开水、口服补液盐,维持体内水盐平衡。
4.清淡饮食:发病期间,饮食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如米粥、面条、蒸蛋等,避免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减轻胃肠负担。待病情好转,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。
5.做好消毒工作:患者使用的餐具、生活用品等要单独清洗、消毒;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,如门把手、桌面等,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;患者的呕吐物、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妥善处理,防止病毒传播 。
六、温馨提示
诺如病毒感染虽然较为常见,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,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,就能够有效控制其传播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,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!
感染科电话:0870-5121119,0870-5122026
【 END 】
欢迎关注“彝良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”,方便您就医(提供预约挂号、缴费、检验检查报告查询、住院清单查询等服务)。
供稿:葛秋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:李 菲 审核:龙 海